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
帕金森病的症状

 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?——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专家问答

问:什么是帕金森病?它的主要症状是什么?

答: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起病隐匿,进展缓慢。临床上以“静止性震颤、肌强直、运动迟缓、姿势步态障碍”四大核心运动症状最为典型,常被简称为“TRAP”表现。

  • 静止性震颤:约70%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,多从一侧手部开始,表现为手指规律性地搓丸样抖动(频率4-6Hz),静止时明显,活动时减轻,紧张时加重,入睡后消失。
  • 肌强直:患者感觉肢体僵硬、发紧,活动时阻力均匀增加,如同弯曲软铅管(“铅管样强直”),若伴有震颤则呈“齿轮样强直”。面部肌肉僵直可导致表情呆板,称为“面具脸”。
  • 运动迟缓:这是核心症状之一。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、速度减慢,如穿衣、扣纽扣、写字(字体渐小,称“小写症”)、说话(声音低微、语速慢)等日常活动变得吃力。
  • 姿势步态障碍:多在中晚期出现,表现为行走时起步困难、步幅变小、双臂摆动减少,身体前倾,易出现“慌张步态”(小步快速前冲,难以停步)或“冻结现象”(行走中突然迈不开步)。

此外,非运动症状同样不容忽视,甚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超过运动症状,包括:便秘、嗅觉减退、睡眠障碍(如夜间大喊、拳打脚踢)、情绪低落或焦虑、体位性低血压(站立时头晕)等。


问: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有什么特色?能否分享一些真实的治疗案例?

答: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,专注于帕金森病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。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,根据患者个体差异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不仅关注运动症状的改善,更重视非运动症状的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提升。

以下是我们接诊的两位真实患者的治疗经历:

案例一:王阿姨,68岁,退休教师

王阿姨两年前开始感觉右手不自觉抖动,尤其在安静时明显,写字也越来越小。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,未予重视。一年后,右侧肢体明显僵硬,走路变慢,转身困难,情绪也变得低落、易焦虑。经家人劝说,来到我院就诊。

诊断:结合临床症状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,确诊为帕金森病。

治疗:我院专家团队为王阿姨制定了“西药精准调控+中医辨证施治+心理疏导+康复训练”的综合方案。通过调整多巴胺类药物剂量,配合疏肝理气、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,并安排每周三次的步态与平衡训练。同时,心理医生定期进行疏导,缓解其焦虑情绪。

效果:经过半年规律治疗,王阿姨的手抖和僵硬感明显减轻,能独立完成穿衣、做饭等家务,行走更稳,已能参加社区老年合唱团活动,情绪也开朗了许多。

案例二:李先生,72岁,农民

李先生以“行动迟缓、走路不稳”为主诉入院。家属反映,他近一年来反应变慢,经常便秘,夜间睡觉时会大喊大叫、拳打脚踢,有两次差点从床上掉下来。在当地医院按“颈椎病”治疗无效,症状持续加重,生活逐渐不能自理。

诊断:经我院详细评估,发现其存在明显肌强直、运动迟缓及姿势不稳,结合其睡眠障碍特点,确诊为帕金森病中晚期。

治疗:针对李先生病情较重且伴有复杂非运动症状的特点,我院组建了由神经内科、康复科、中医科专家组成的联合诊疗小组。采用多靶点药物治疗控制运动症状,中药调理改善胃肠功能和睡眠质量。康复治疗师为其定制了床上翻身、坐起、站立及防跌倒训练计划,并指导家属进行日常护理与被动关节活动。

效果:治疗三个月后,李先生的便秘问题得到显著改善,夜间睡眠行为异常基本消失。在助行器辅助下可独立行走,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恢复,家属照料压力大大减轻,家庭氛围明显好转。


温馨提示:帕金森病并不可怕,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干预。如果您或家人出现上述症状,请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。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将持续以专业的技术与人文的关怀,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。

相关阅读

推荐医生

MORE

患者评论

阅读更多评论
友情链接 医院在线 相关医院